鬼谷子认为,与人交谈的最终目的,就是旁敲侧击,诱使对方多说话,通过察言观色,从而窥测对方实情。就像张网捕猎,若能沉心静气严阵以待,就能捕获猎物。理性对待鬼谷子这种钓语术,不必冠以道德的恶谥,无疑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,从而丰富自己待人处事的本领。 1.张网得实,虚静以待
古时圣人,以大道教化万物,与道同生共长。因此,他们回首以往,便能验证将来;考察历史,就会了解现在;观察对方,返照自身真实。对于动静虚实的真相,如果和当今的情况不符,就要回到过去探求前人的经验。对事情的考察,经历由此及彼,由彼及此,由古到今,由今到古的反复探求,才能得到答案,这是圣人的思维方式,不可不仔...
对方说话,表现为动;自己沉默,表现为静。从动静的哲学看待交往双方的言谈。根据对方的话语揣测他的真实意思。如果对方言语有不合情理处,随即加以责问,对方一定会作出回应。话语可以表现在外,称之为象;事物之间可以类比,称之为比。对方说话有象,所说之事也有则例,就要观察其后要说的话。所谓象,就是模仿事物。所谓比,...
如果常用一种钓人之网去诱使对方,对方就会有所觉察,而拒绝回应或者说一些话,不合类比的规范,这时就要改变方法。用形象化的手法触动对方,使言辞暗合对方内心的想法,以此获知对方实情,进而将其控制。返过去考察对方,对方就会作出回应,所说的话有了轮廓,事理就可以比较类推了,进而能够确定其根本。一来二去,反反复复,...
古代善于反复窥察对方的人,可以像鬼神一样变化莫测,进而得知实情。应变之术恰当,就能详尽考察对方。如果考察不详尽,就不能获知实情;不能获知实情,就不能确定根本。不断变化使用象比之词,对方必定说出反应之词,认真聆听对方言辞以获知实情。想要对方开口说话,自己先沉默不语;想要对方张开,就先自己收敛;想要提高自己...
与人对话或论辩,可以用在这个地方,也可以用在那个地方;可以侍奉上级,也可以管理下属。通过辩论,分清真假,知道异同,考察对方是真诚还是狡诈。对方的外在手势、言辞话语或沉默不言,内心的喜怒哀乐,都可以在论辩之中得以展现。所有这些都要事先确定法则。用反复探求的方法得到对方的反应,以便洞察其性情所依托。
所以,知人必先知己,不了解自己,也无从了解对方。人们之间的相知,像比目鱼一样形影相随;获得对方的言辞,像声音和回声一样呼应;弄清对方的实情,像光生而影见。圣人侦察对方的言辞,绝无失误,像磁石吸引钢针,像舌头吮食肉骨。 与人相处,言行幽深、精妙。窥察实情,迅疾有道。既像阴阳变化,又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