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揵
打印本页
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,有的距离远却很亲密,有的距离近却很疏远。有的在身边却不被任用,有的离任后反而被征召。每天在君主身边的却不被重用,相距遥远者却铭记于心。所有这些,都受制于内心的情感,以及平时的交往。有的人依靠德行结交君主,有的人依靠志趣相投成为朋友。有的依靠财物,有的采用美色。运用以上方法,臣子就可以做到出入自由,亲疏有别,离就有道,或被征召,或被怀念。就像青蚨任其子出入洞穴,来往之时不留间隙,没有痕迹,也就没有人能够阻止。
所谓“内”,就是进献说辞。所谓“揵”,就是固守谋略。所以说,与君主距离很远却被亲近的,是因为暗中能够与君主心意相通;与君主距离很近却被疏远的,是因为与君主志趣不合。投奔君主却得不到重用的,是因为他们所献计策得不到君主的欣赏;离开之后反而被君主再次召回的,是因为他的计策被后来的现实证明是可行的、合乎君意的。每天都在君主面前活动却不被重用的,是因为他的计谋不符合君主的心意;相隔遥远却被君主挂念的,是因为他的计谋与君主暗合,君主正等待他前来决断大事。所以说,没有得到君主的信任,就进献计策的人,必然会遭遇排斥;在不了解君主心意的情况下就随便去游说,必然遭到否定。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,才能够把握住内揵的方法,如此运用这种方法,就可以出也可以入,可以开启也可以固守了。
所以,圣人建立功业就是使用这个方法,由此把握实情控制事物。君臣之间有了情意,才能施展政治理想,推行道德仁、义、礼、乐、忠、信计谋以教化民众,进献治理国家的谋略。向君主进言,引用《诗经》和《尚书》来验证观点,根据实情言辞增减,权衡利弊决定去留。想接近君主就要打动其内心,想要离去就不必讲究情谊了。懂得了有情和无情的分别,揣测将来要采用的方法,及时发现可疑之处并作出决断。制定谋略保证没有失误,就可以取得成功。管理百姓,使他们从事生产,叫作内部安定,团结一致。
如果君主昏聩无道,臣子愚昧不明事理,这叫做计谋与内情不合。君主自鸣得意,对外不采纳正确意见,那就用恭维赞扬的话使他有所改变。如果君主征召,就要迎合诏命侍奉君主。如果君主不想接纳进言,甚至会给自己带来危险,那么言辞之间,就要像圆环一样灵活转换,不让别人知道有所作为,这样才能保全自己,是全身而退的原则。